大咖说
创新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凌波微步”
affa4fa801a1e7c60cf44516d1f8008.png

创新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凌波微步”

张一明

(本文根据张一明先生在2020年11月25日美国培训杂志年会暨HR服务展的演讲整理)



大家听了一天培训主题,我过来分享作为HR从业者意义和作用以及我们关于组织变革的思考,更多是我个人的一些思考和分享,与在座伙伴能够考虑人力资源工作室什么工作视角。


我分了三个部分,任何工作都要从工作目标和工作挑战开始,第一部分先做一个简单铺垫。我本人一直在做城市居民行业,当时做一些经济发展,会导致金融发展特别快,确实蚂蚁是我们行业非常好的缩影。因为很多的变化,很多的一些非标准形态、创新状态使得监管赶不上业务的变化。


01
特征与挑战


在这种行业当中我们HR可以做些什么呢?首先这样的组织有什么样的人才特征呢?我们在做任何工作时可以从问题、挑战、特征分析入手,我们要考虑任务目标是什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以及问题导向是什么样。从我的企业来看有两个大特征:


第一行业与组织特征。是一个市场报告局面,整个规模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行业形态变化是非常多端的,商业模式的演变也是非常高效的,还有就是组织形态不稳定性。


第二人才与文化特征。人是*主要的核心资源投入,一个是人力,一个是资本。同时,专业人才比较稀缺,行业变化太快,高知识人才聚集,知识结构更新快,从这个角度来看,你会发现很难用培训方式解决人才短缺,因为要不断培训吸引新的人才,培训可能在理念、融合、触动思考、触动学习、知识传承当中作用不是特别大。


基于这样的行业特征和组织特征,会有正负影响。从正影响来看,有人力资源的高效能性,比如一个好的信托业务团队可能带领三四个去占领好几亿,因为金融行业是有边界的,做一亿和做一百亿是差别不是很大的。同时知识的生产力会产生非常大的作用,比如说有特别的认知,我们就会谈到怎么有效把这些知识汲取到公司力量,这是我们行业非常重要的话题。


还有体系的自我完善性。行业需要因变而不变,这是一个特点。同时战略调整需要很大的环境,在我们的行业里面是很难开始年初做一个规划预算的,这需要很快调整。同时,生产服务流动性很强,因为产品是标服务,这个就需要流动生产变化。在我们的行业头衔的通货膨胀的是非常严重的。


我们要看团队的立体性,团队之间的合作协同是很难达到的,需要一些好的组织设计达到一些状态,同时文化是很松散的。它很难有一个强烈的核心文化属性,在这个行当里面“打鸡血”是没有什么用的。因为他需要靠利益驱动,利益驱动有很多针对政策的反应。我觉得在我们的行当里面“洗脑”“打鸡血”的作用是在衰减的。我们需要设计出有效的共赢的机制。团队协作也是如此,我们要把理念、意向进行合作。我们发现小团队是有问题的,发现其团伙性比较强。


传统的HR架构会面临极大的冲击,比如说更多是同心圆。如果用传统架构来评估可能都不怎么样。


课程化的服务体系。传统从需求调研开始、课程体系开始作用力比较小,我们会基于岗位和课程进行培养。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很多东西是没有做过的,换句话说做债券、券商都会自己来做,你会发现要开发时是赶不上的,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经过这种挑战分析,在我们类型企业当中,*大命题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力和组织活力一起激发出来,如何激发人的活力和组织活力。从组织活力来看有四个特征构成:第一有柔性的生产方式第二系统的整合能力,就是有机系统而不是机械系统第三动态耦合,就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状态,不像乐高积木一样,更像拿橡皮泥捏的一样第四自主修复


人的活力是四个特征构成:知识更新、技能跨界、文化包容、朴素价值(善良、信任)。


回到今天的主题,我们如何通过广义的工作让组织更具有活力?让人具有活力呢?从人的角度来看,知识角度如何更新呢?我们如何能够形成共识呢?我们很多工作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工具是要形成共识。我们发现形成共识不是通过单向讲课形成共识,形成共识是互动过程当中形成共识的。除了工作外,要创造除了工作以外的场景,所以培训就是非常好的场景,从而得知两个的分析是因为知识的不同产生的分析。


我们通过培训会知道,通过工作以外别的场景合作来形成共识。大家知道在工作中场景受制于岗位、职责,甚至一些追责要求,但如果跳出来,创作一些虚拟管理场景就可以了,让他们去实践的话,就会放下一些偏见与执拗。


我们通过一些管理优化过程,通过管理改善工程进行改变。*简单的是,我们当时招了一些应届学生,大家都在吐槽怎么改进食堂餐的效果呢?所以保持人的活力和组织的活力是非常重要的。换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思考说培训组织怎么能够让组织具有活力呢?我们很多工作开展要考虑目标、挑战以及特征。


02
管理命题


结合前面谈到的问题说一些命题。这些命题是工作的起点吗?


第一,我们怎么构建学习组织,让国内资本充分发挥效能?我们怎么评价一个学生组织呢?怎么构建学生组织呢?


第二,怎么建立自我诊断、自我修复的内部制衡机制呢?当组织发生问题时需要不断提升,一个组织往往出现问题需要被僵化和冻化。


第三,怎么样建立柔性的生产系统?


第四,柔性的生产系统如何与组织匹配?


第五,如何实现动态的人岗匹配管理体系,实现人与岗的动态管理耦合?


第六,如何建立这样的系统?


第七,如何在激励中增加长期维度,并注意扩大长期激励的适用性?


第八,如何打破门墙,实现组织的无边界沟通?


第九,如何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系统性,来整合各项管理措施?


03
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的“八步心法”,在组织变革当中如何做?我们有哪些做法?我想分享这些话题,我这些年工作当中一直在经历的组织变化和组织变革的场景。


从组织变革来看,有一个比较经典的“八步法”:第一制作紧张氛围第二创作变革团队第三创建出变革愿景第四传递变革愿景第五清除变革阻碍第六创作非常短期效益第七巩固变革成果第八融入企业文化


第一,唤醒者。在组织变革之前要创造氛围,当组织变革时要知道组织正在发生变动,要意识到有危机。组织变革往往是在微弱之中,这时候我们需要唤醒那些更多有意识的人。我们可以做会议展开、高层宣讲、专题培训等,通过抛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在这个过程当中会发现,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是每个人自己发现问题。所以,作为唤醒者要把题目讲清楚。


第二,沟通者。这分了上下两种不同的沟通,对上要让上层知道大家的压力系数以及反应,从自下而上角度来看是催化剂,要更多去引进探讨问题。我们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边界点要制造紧张氛围,又要进行理性讨论,然后形成结构式组织。


我们要组建变革队伍。我们由谁来引导变革呢?要找到真正的核心利益相关人,在组织变革推动时,上层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他们是变革未来需要的对象,我们要找到真正愿意做“相信变革的人”。你会发现任何的变革都是从中下层发起的,所以在任何组织里面都有这种人,然后形成一个有力的团队。同时,要把自己的变革组织起来,这个小组会有相当级别的人来整合资源。


所以,我们会发现成立项目小组还可以在内部划出一个“改革特区”。在改革的时候,在改革制定政策时,一定要注意边界。对于改革来说有优化政策、改革手段,像追求好就会用得好,这样就会削弱一些变革。


第三,创建变革愿景。我们发现在培训过程当中要萃取理念和萃取口号。什么方法可以做到?就是培训,培训是非常好的手段来萃取这些意愿。我们通过广泛的讨论,广泛的项目活动,让更多的人为组织目标变革目标贡献他们的智慧。


第四,传递愿景。我们就需要呐喊和践行,大家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之前要抛出一些课题,集思广益,百家争鸣。通过前面谈的制造紧张气氛、找到人组织起来,讨论愿景变化,过程当中每个人都在做。我们发现人就是不断有说服力,要组织他们说服自己,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共识过程。除了这个,我们还做践行者,我们提出了要做业务创新,做业务创新要招一些不可规避的人,要对不同的业务形态进行考核,要发现一些不同思维的人加入到讨论当中,这些都是我们的践行。所以,我们需要很好的践行,身体力行解决问题,同时回答大家的疑虑,再通过一些活动树立标杆,树立一些积极出谋划策的东西。


第五,设立目标。我们要树立一些规则和标准,我们会发现在改革变革时,一定要确立起短期特别容易实现的目标,我们在组织变革时会有大量的想法。如果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很大,对资源投入的要求并不太高,而且不需要获得反对者的支持这样会让参与变革人认为有效。同时,对这样的目标要积极认可。


第六,巩固变革成果。我们要做一个制度、体系、规则、方式,短期变革获得成功后会进入“深水区”,同时改革和组织变革一定会改变人的行为习惯,会打破“舒适区”,这时候要尽可能用一些制度、规章、规定来辅助这些行为。同时要不断壮大我们的队伍,还要善于利用激励机制,让核心力量终究获得好处,获得了收益。


*后,传播者。把公司史场景形成一些故事,形成一些非常好的理念,同时在进行广泛的传播。向新员工传播的“变革理念”,让他们觉得这就是“天经地义”和“本该如此”。表彰在变革中发挥核心作用的人,确保他们所做的贡献得到公司大众的认可,确保他们成为公司大众的学习楷模。


*后小结一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所以,人力资源工作一定要突出变革,在变革突出过程当中培训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渗透到“八步法”当中。


我们的工作确实需要目标导向,通过这些目标、任务、分析来做我们的事情。


暂无评论!
我要评论 只有购买过该商品的用户才能评论。
订阅号二维码
服务号二维码
CONTACT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 86 21 60492061

客服微信: 18964099671

公司地址: 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1701号静安中华大厦1606室

  • QQ咨询
  • 电话咨询
  • 18964099671
  • 86 21-60492061